联系方式
求解数字化的经济“必答题”——“一键”开启“双向奔赴”
时间: 2024-04-11 01:27:48 | 作者: 铸造机械
浙江提出,以更大力度实施数字化的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推动以数字化的经济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山东提出,2023年以打造数字先锋城市济南为牵引,确保数字化的经济占比达到48%以上;
重庆提出,2023年力争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增长20%,全市数字化的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
《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明白准确地提出,推进四化同步发展,实现信息化赋能,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
建立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完善数字公共基础设施体系,构建数字孪生流域体系,完善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全力发展数字化的经济,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在数字化的经济奔涌发展的浪潮下,湖北正向全球展示着自己的“力”与“谋”。
今年4月发布的湖北省数字化的经济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武汉市充分的发挥自身产业潜力,吸引中部地区数据、资本和人才集聚,成为带动全省乃至中部地区数字化的经济发展的牵引极。
2021年,全省数字化的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3215.83亿元,其中武汉市数字化的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1635.14亿元,占比超过一半。
从数字经济瞪羚公司数看,武汉占全省总量超过75%。从电子信息技术类技术合同成交额看,武汉市占全省比重最大,达到八成。在数字化的经济核心产业专利授权数、数字化的经济核心产业从业人数方面,武汉市比重分别超过七成和三分之二。
在数字新基建领域,武汉一马当先,优势显著。武汉在5G建设与推广应用方面起步早、成效显著,建成5G基站占全省总数约八成,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远超国家中等水准,位居全国第一梯队。其他市州5G基站建设数量距离武汉有很大的差距,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湖北省的大数据与云计算中心布局中,作为全国八大骨干网节点城市之一的武汉是绝对中心,在用标准机柜数量占全省比重约75%。截至2022年底,武汉国家工业互联网顶级节点标识注册量超过90亿,全国首个“星火·链网”超级节点在武汉市建成上线。
“让强的更强、大的更大,带动别的地方跟进发展。”我省提出,遵循数字化的经济发展规律,突破原有产业区域布局发展模式,形成以数据要素为主要引导的全省数字化的经济区域布局。重点建设湖北数字化的经济“一极两带”,即“武汉数字化的经济牵引极”和“沿汉江数字化的经济连绵带”“沿长江数字化的经济连绵带”。
其中,武汉市突破性发展数字化的经济,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打造数字经济牵引极。在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布局上,向襄阳、宜昌倾斜,打造沿长江、汉江数字化的经济“连绵带”;鼓励鄂州、荆州、十堰等地加快智慧物流、智能家电、绿色数据中心等数字化的经济特色布局,形成“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
龙头舞动,大武汉,大发展。2021年,武汉市数字化的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9.2%,较2019年提高0.8个百分点,带动数字化的经济相关产业占比超过40%,整体发展水平居于全国前列。2022年,武汉市数字化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成功入选国务院通报的全国2021年度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和推进产业数字化成效明显市(州)。
两翼齐飞,襄阳、宜昌在全省数字化的经济格局中的“双支柱”地位基本形成。从北斗装备农机总量看,襄阳在省内遥遥领先。从千兆光网覆盖家庭能力增速看,宜昌领先全省。从大数据与云计算中心在用标准机柜数量看,宜昌、襄阳占全省比重位居前列。从移动支付业务看,襄阳、宜昌移动支付业务量分别位居全省第二、第三。从农产品网络零售规模看,宜昌2020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13.2亿元,排全省第二。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白准确地提出“加快发展数字化的经济,促进数字化的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层次地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近代中国工业史上占了重要位置的湖北,被国家赋予建设南方工业基地的光荣使命。在国家“一五”时期的总投资中,湖北占比达8.4%,位居全国第五;在完成的投资中,湖北占5%,位列全国第四。
进入新时代,湖北工业行稳致远。2022年,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下,湖北规上工业公司营收首破5万亿大关,较2021年逆势前进一位,总量居全国第八。
置身数字化的经济高歌猛进、势不可挡的时代,加快数字化的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层次地融合,是湖北发挥比较优势,实现数字化的经济突破性发展的关键之所在。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单位2021年开展的湖北企业智能化水平专项评价结果为,2020年,湖北1A级企业占65%,5A级企业不到1%。同期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发展水平评价试点地区江苏省南部企业评价数据是,1A级企业占27%,5A级企业占1%。对比发现,湖北大量企业智能制造仍处于低端发展水平,约三分之二的企业评价在1A及以下水平,2A级企业占比四分之一左右。
发力“智造”谋升级。今年2月,我省发布数字化的经济强省三年行动计划,聚焦重点领域进行数字化的经济新赛道培育,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特色数字产业集群,明确了数实融合的路线图,大力实施数字化的经济跃升工程,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在工厂大范围的应用,加快5G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以先进生产线为特征的迭代改造,不断的提高生产装备和生产的全部过程智能化水平。
炼铁工人不需火眼金睛就能看透“高炉之心”,炼钢工人可以一边喝咖啡一边“一键炼钢”“一键出钢”,热轧工人点点鼠标就能做到微米级精轧远程控制……互联网、物联网、数字孪生等技术的大规模运用,将各工序融合为人机一体、操维一体的高效智能化模式,彻底颠覆了武钢有限的传统炼钢流程。
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始建于1934年的“老字号”船企——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也迎来了智能化升级改造。今年2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公布2022年度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试点示范名单,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揭榜项目“高端船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入选。
汽车产业是制造业管理和技术的集大成者,一辆汽车由数万个零件精密合成,对制造业的管理上的水准和技术有着极高要求,在业界,汽车产业往往就是某一区域制造业水平的“代名词”。
走进岚图汽车的总装车间,不相同的型号的新能源汽车在“空中”缓缓滑行,一款款星海蓝、玄英黑、杜若白、翡玉绿陆续下线条生产线款车型。在江夏的上汽通用武汉奥特能超级工厂里,也几乎看不到组装操作人员,也听不到巨大的设备运转声,取而代之的是大型机械臂旋转不停,按地面轨道行驶的AGC小车运输生产零件时所发出的“滴滴”声。在这里,忙碌着33台智能机器人、126台智能AGC小车。
同样在江夏,博世华域转向系统(武汉)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业机器人、人机协作机器人、AGV智能小车各司其职,平均每39秒就有一台转向机下线。一条生产线款车型的转向机,并能在20分钟内实现不同款车型间的切换。
来自省经信厅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目前我省在建5G全连接工厂达到108家,建成全球灯塔工厂2家,工业公司上云达到4.6万家,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8.1%,高于全国2.4个百分点。
2022年,我省12个项目入选工信部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数量连续三年全国第二;13个项目入选工信部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试点示范项目,数量全国第三、中部第一;12个项目入围2022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名单,数量全国第七、中部第一。(严运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