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抚顺特钢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时间: 2024-04-10 00:47:01 | 作者: 铸造机械
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公司属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分类代码:C31)。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属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分类代码:C31)。
据我国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上半年我国粗钢产量5.36亿吨,同比增长1.3%;钢材产量6.77亿吨,同比增长4.4%。上半年累计出口钢材4358.3万吨,同比增长31.3%,累计进口钢材374.1万吨,同比下降35.2%。
自2022年二季度起,全球钢铁行业持续低迷。国内方面,房地产行业各项指标持续下降,机械、船舶行业多项造船指标升少降多,主要用钢行业市场需求不及预期;国际方面,受俄乌冲突、全球通胀等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上涨,行业所处的外部环境较为严峻,自2022年下半年起出现大面积亏损,2023年上半年效益水平仍未有明显改善,总体呈现“需求减弱,价格下行,成本上升,效益下降”的态势。
特殊钢产业链上游包括铁矿石、合金等原材料制造以及废钢回收再利用环节;中游包括结构钢、工具钢以及其他如高温合金等高附加值特殊钢的生产制造;下游应用包括国防、工程机械、航空航天、能源、汽车、铁路、船舶等主要工业制造领域。
目前,我国特殊钢行业呈现国有专业特殊钢企业、混合所有制特殊钢企业、地方专业特殊钢企业和大型钢铁集团下属特殊钢企业并存的现状。我国特殊钢企业的总体技术水平和竞争实力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特殊钢行业集中度较低,大型专业化生产企业相对较少,生产的产品在质量、性能及稳定性方面尚存在一定差距。在我国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政策的背景下,特殊钢行业在产品结构和市场应用方面还有较大的优化和提升空间,高端装备制造、汽车、绿色能源、航空航天等行业仍将保持增长态势,特钢需求量仍将持续增长。
报告期,受经济下行影响,特殊钢下业对汽车、工程机械等领域需求阶段性低迷,特钢行业经营效益有所下滑。
公司以特殊钢和合金材料的研发制造为主营业务,主要产品为高温合金、不锈钢、工模具钢、合金结构钢等。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能源电力、石油化工、交通运输、机械机电、环保节能等领域。公司经营模式为传统的特殊钢和合金材料研发、制造和销售模式。
公司根据发展战略及市场需求开发和制造产品,产品主要通过自有设备生产,并由公司营销部门负责销售。公司根据客户订单及生产计划采用持续分批量的形式向供应商采购,并与优质供应商签订了长期采购协议,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拥有稳定的原材料供货渠道。公司产品销售以直销为主,部分产品由经销商代理销售。
高温合金是能够在高温下抗氧化、抗腐蚀、抗蠕变,并能在较高的机械应力作用下长期工作的合金材料,是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重要材料,更是建设战略、能源战略及国家战略的核心基础材料。1956年,公司成功冶炼出我国第一炉高温合金GH3030,由此拉开了我国高温合金产业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从仿制到独立创新的序幕。目前,公司已经掌握高温合金和耐蚀合金核心生产技术,并在产品的研制生产中不断总结经验,对合金成分及热处理制度等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目前已掌握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生产技术,能够按照通用标准和用户特殊要求生产高温合金和耐蚀合金系列产品,涵盖锻材、锻件、轧材、冷热轧板材、冷拔材等800多种规格,并按照用户要求提供特定交付状态的产品,产品具有稳定的实物质量和良好的市场信誉度,产品主要应用于航空发动机、舰船、燃气轮机、能源电力及石油化工等领域。
超高强度钢是在合金结构钢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高强度、高韧性合金钢,根据钢的物理冶金特点,主要分为低合金超高强度钢、二次硬化超高强度钢以及马氏体时效钢,主要用于制造承受高应力的重要构件,是国防军工领域的重要材料,大量应用于火箭发动机外壳、飞机起落架、防弹钢板等性能有特殊要求的领域,而且其使用范围正在不断地扩大到建筑、机械制造、车辆和其它军事装备上。
从1956年生产出我国第一炉超高强度钢至今,公司通过生产工艺及技术的不断提升,持续提升超高强度钢纯净度、均匀性等综合性能,产品质量性能水平国内领先。
公司拥有国际先进的工模具钢生产设备,包括超高功率电炉,LF、VD精炼炉,各种吨位的电渣炉、真空感应炉、真空自耗炉、大型初轧机、连轧机,国外引进的快锻机、精锻机、扁钢精轧机以及自主开发的扁钢、模块预硬化调质设备等。公司能够按照通用标准和用户特殊要求生产冷作模具钢、热作模具钢、塑料模具钢、玻璃模具钢、热流道模具钢、无磁模具钢、芯棒、轧辊、高速工具钢、合金工具钢、碳素工具钢等系列产品,涵盖锻材、锻件、轧材、冷热轧板材、冷拔材等品种2100多个规格,并可按照用户要求提供调质态产品。
公司自主研发的FS、FT系列高品质工模具钢,具有较高的市场认可度,旗下的160多个牌号产品实现了工模具系列用钢的全面覆盖。
1952年,公司生产出我国第一炉奥氏体不锈钢,历经了七十余年的发展,公司已经形成了EAF+LF+VOD/VHD、VIM+VAR、VIM+ESR、UHP+AOD+LF+VD+ESR、UHP+AOD+LF+VD、EAF+LF+VOD/VHD+ESR等多条不锈钢冶炼生产线,能够生产超低碳、低碳、中高碳各种马氏体、奥氏体、铁素体、双相和沉淀硬化等不锈钢产品,涵盖锻轧棒材、方扁材、管坯、薄板材等,且产品具有质量稳定,超低杂质和有害气体含量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核能、汽轮机、石油石化、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医疗、锅炉等行业和领域。
除上述重点产品外,公司高档汽车用钢、高速工具钢、钛合金以及轴承钢等产品均在各细分领域深耕多年,公司依托专业的研发团队、一流的制造设备、先进的生产技术,精准把握各个领域的发展方向,在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保持并扩大市场占有率。
报告期,公司紧密围绕“十四五”战略发展规划和年度经营目标,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全面深化改革,聚焦主业。2023年上半年,我国国防军工、航空航天行业持续快速发展,对上游原材料需求稳定,公司军用产品订单基本饱和。但是,受经济阶段性下行影响,特殊钢下业对汽车、工程机械等民用领域需求仍持续低迷,公司在民品市场盈利能力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公司主要原材料价格虽然在2023年第二季度有所下降,但上半年平均价格仍保持较高水平,公司在成本端还面临一定压力。为应对重点产品产能不足、部分规模产品需求下降、原材料成本较高等不利因素,公司紧紧围绕“特钢更特”的战略定位,对外大力开发新产品及新市场,对内深入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及降本增效,总体保证了生产经营的稳定运行。
报告期,公司实现钢产量33.91万吨,同比增长5.51%;钢材产量25.65万吨,同比增长8.55%;实现营业收入42.21亿元,同比提高10.62%;实现净利润1.57亿元,同比降低14.27%。
一是瞄准新兴市场,在汽车钢市场需求低迷的不利条件下,瞄准风电、火电、核电、油服等领域,积极推进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积极推进国产替代。二是深入终端客户,稳固市场再提升。在着力开发新产品、新市场的同时,持续加强与老客户、终端用户深入交流合作。公司主要领导带队走访军工、航空航天主机厂和设计院所,保持持续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技术营销团队紧紧围绕特冶不锈钢、高档工模具钢、以风电为主的电渣轴承钢等品种重点开发,积极走访客户,提升技术服务质量。
报告期,公司跟踪课题项目61项,结题7项,14项课题已完成生产任务待结题,40项正常跟踪项目。报告期,公司获得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颁发的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获得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颁发的市场开拓奖1项,获得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颁发的冶金产品实物质量金杯优质产品4项。
报告期,公司持续加强生产组织策划,全力提升高毛利产线效率。在特冶产线提效方面,不断优化工艺、操作流程,通过提高化料功率、缩短精炼时间、提高精钢材质量、电极锭免切割焊接等方法,实现了电渣、感应以及自耗钢产量再提升。报告期,特冶产线入库量连续突破纪录,感应钢入库量同比提高9.37%,电渣钢入库量同比提升8.7%,自耗钢入库量同比提升10.29%。锻造产线提效方面,通过合理排产,持续推动生产、技术以及设备条线合力做功,持续创新改善,通过优化锻造工艺以及工装设备等措施,主机效率不断提升,锻造产线上半年实现入库量同比提高13.05%。
一是持续推进配料结构优化工作,建立了日跟踪、周汇报、月总结模式,实时跟踪各项措施落实情况。重点开展的如返回钢代用、扩大水淬镍使用等工作,大幅降低配料成本。二是工艺路线优化降本,通过对品种特性以及用户使用标准的研究,持续优化连铸工艺以及后续加工和热处理工艺。结合锻造设备现状,以品种为主线重新梳理了多火材生产工艺,通过锭型的细长化选择,锻造压力的选择与控制,单道次压下量的合理控制等措施实施,减少生产火次,实现降本增效。三是继续开展成材率攻关工作,上半年围绕最优锭型选择、车削余量控制以及坯型最大化等工作,对当月排产合同逐笔策划,加严过程管控,实现成材率不断提升。
围绕能源管控方面,一是大力推进节能设备改造,通过将水泵电机改造新型同步磁阻电机实现成本节约;通过推动锻造老线以及初轧车间节能型退火炉改造等项目,节约天然气99.01万立方米。二是围绕高能耗产线大力攻关,如针对锻造产线燃气消耗,生产、设备以及技术条线联动,围绕炉窑开动计划、热处理工艺等持续优化。围绕设备基础管理提升方面,通过设备清扫、提高设备点巡检质量等提升设备开动率,减少设备热停时间。
报告期,公司全面系统梳理降本增效项目,一方面狠抓关键指标攻关达标,如第二炼钢厂通过持续推进标准化操作,电炉电耗指标较年初下降8.91%。另一方面狠抓管理创效工作,如每月围绕生产瓶颈设立攻关项目,组织重点攻关,后部精整等瓶颈工序不断提效,交付能力不断提升。同时,还积极开展各类管理创效项目,如积极争取各项优惠政策,通过择机采购、科学理财等实现成本降低。
报告期,公司各单位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对标234次,形成各类改善项目200余项,尤其是通过与同行业先进企业对标,在设备管理、质量管理、信息智能化、现场管理以及人才培养和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拓宽了全员思路,明确下一步改进方向。
在安全管理方面,重点围绕金属冶炼、天然气、特种设备等开展安全专项检查,加强现场“三违”检查等;环保方面,在抓好日常检查的同时,针对环保设施、施工现场及固废、危废、噪音、异味等组织专项检查,实现重大及以上环保事故为零;在人员管理方面,常态化开展岗位编制核查以及人力资源共享等工作,在技改项目陆续投产的前提下仍实现一定的人员优化。此外,组织召开了工代会和职代会,策划开展了以“再创业、再出发”为主体的文体系列活动10余项,凝聚员工共识,推进企业健康发展。
公司使用的镍、钴、钼等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进而影响公司成本,原材料成本在公司产品成本构成中占比约60%-70%,对公司业绩产生了一定影响。公司采取“以销定产”的营销模式,在订单确认后锁定相应原材料价格,以原材料采购成本、加工费等作为定价基础,虽然公司根据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情况相应调整产品售价、通过技术创新和工艺优化降低生产成本、通过技术改造项目的实施扩大产能实现规模效益,但仍存在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给公司盈利能力带来不利影响的风险。
2022年初至今,国际形势严峻复杂,叠加国内经济复苏缓慢、上下游产业链运行不畅等影响,我国特殊钢行业进入弱周期。同时,汽车行业受经济下行影响低迷运行,对特殊钢产品需求明显降低。公司在报告期持续调整产品结构,但仍无法对冲汽车钢产品市场低迷对盈利能力造成的不利影响。
国内特殊钢行业竞争激烈,行业集中度在国家政策和市场的驱动下正在加速提升。近年来,我国从事生产高温合金企业逐渐增多,随着我国航空航天及相关领域发展壮大,可能还会存在新的投资者进入,将给公司带来竞争风险。
公司高温合金、超高强度钢等重点产品占销售收入比重较高,是公司收入的重要来源,公司生产的军用产品是我国国防军工及航空航天领域不可或缺的核心材料。近年来,我国国防军工及航空航天领域加速发展的外部环境是公司高端产品需求旺盛的主要原因,如果未来相关产业政策发生变化,导致对原材料的需求发生周期性波动甚至大幅下降,可能导致公司业绩发生较动甚至大幅下降。
公司始建于1937年,是中国最早的特殊钢企业之一,是我国东北地区唯一的特殊钢行业上市公司。公司具备雄厚的技术基础,拥有先进的冶金装备,长期承担国家大量特殊钢新材料的研发任务。
公司有高温合金、超高强度钢、特种冶炼不锈钢、高档工模具钢、高档汽车钢、高速工具钢、钛合金、减速机、增速机行业用钢等各类产品5400多个牌号特殊钢新材料的生产经验,以“高、精、尖、奇、难、缺、特、新”的产品发展理念促进中国合金材料的发展,保证国家战略安全。公司的四大主打产品高温合金、超高强度钢、特冶不锈钢、高档工模具钢在国内特钢行业具有一定的优势。公司产品广泛服务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能源电力、石油化工、交通运输、机械机电、环保节能等领域,是国内重要的特殊钢新材料供应商之一。
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秉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打造高质量特钢产品。公司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制定《质量管理手册》,并通过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ATF16949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GJB9001C军工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AS/EN9100D航空航天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以完善的管理体系夯实产品质量基础。
公司的产品性能和质量检验实验室先后获得NADCAP实验室和IOS/IEC17025实验室认可;先后通过英国劳氏LR、德国劳氏GL、美国ABS、挪威DNV等多家国际知名船级社认证。随着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公司的质量管理水平也逐步走上新台阶。2004年,公司荣获国防科工委颁发的质量先进单位称号;2007年,荣获国防科工委颁发的高新工程配套先进单位称号;2015年,公司被国家工信部授予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并在近年来多次被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颁发特优质量奖、金杯优质产品奖、冶金科学技术奖等,多次被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授予优秀供应商称号。
2023年上半年,公司获得《一种高温合金六角棒材的制备方法》、《一种GH141合金大圆棒材锻造工艺》、《一种低气体含量高钛低铝镍钴合金电渣重熔电极制造方法》、《一种细晶GH4169合金大规格轧制棒材的制造方法》4项发明专利授权;获得《一种棒材热处理炉窑防超装装置》及《一种真空自耗炉脱锭后防止结晶器底座变形冷却装置》2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2023年上半年,公司获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颁发的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获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颁发的市场开拓奖1项,获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颁发的冶金产品实物质量金杯优质产品4项。
公司在特殊钢领域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产品定位以高端、高档特殊钢和合金材料为主,并具备七十余年的高端产品生产经验,凭借优秀的产品品质及研发实力,在国防军工及高端民用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优质客户资源,主要客户需求稳定,为公司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公司是国内航空发动机及其他军工生产企业难以替代的优秀供应商,公司军用高温合金及超高强度钢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在民用市场,依托优质的产品及服务,公司已入选中国商飞供应商名录,并与陕西法士特、长春一汽等重要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公司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1993年首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是辽宁省博士后科研基地。公司与中国钢研科技集团、中国科学院金属物理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钢铁研究总院、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建立了稳定的战略合作机制,同时与世界同行业先进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公司是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特殊钢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基地,常年承担国家国防军工特殊钢新材料科研课题。
2023年上半年,公司跟踪课题项目61项,结题7项;14项课题已完成生产任务,待结题,其余40项正常推进。
公司在国内特殊钢行业的竞争优势源于公司重视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储备及产品技术、工艺创新。公司长期承担国家特殊钢新材料多项重大科研课题,与国内特殊钢行业主要科研部门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2023年上半年,公司以产品认证、国产化替代、科研院所走访交流等为突破,深入推进技术营销和新产品开发,抢占市场前沿,提升公司产品市场占有率。同时以新产品首试制、技术质量攻关、对标提升、创新创效、核心品种标准化为抓手,深度开展产品研发、质量攻关和工艺创新创效工作,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抚顺特钢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